山东青岛10月底前可发放电子营业执照 企业网上登记与窗口登记并存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山东省青岛市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商获悉,上半年,青岛市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多证合一"改革,新登记市场主体11.08万户,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下半年,青岛市将实行"20证合一",10月底前具备发放电子营业执照的能力,实现网上登记与窗口登记并存,力争今年青岛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5万户。
下半年实行"20证合一"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工商局深化登记制度改革,市场准入进一步宽松便捷。开通"青岛工商"微信公众号,微信端名称申报和个体年报等功能在全国领先。代市政府起草青岛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的若干政策,努力推动形成市场主体"铺天盖地、顶天立地、开天辟地"的发展局面。今年1至6月,青岛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1.08万户,新增市场主体7.45万户。目前,青岛市共有市场主体107.93万户,总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同类城市第四。4月24日,青岛被国务院确定为"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工作及时到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良好的市"。
下半年,青岛市工商局将以商事制度改革为工作主线,全面实现"多证合一"改革。青岛市工商局代拟的"20证合一实施方案"已经青岛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近期将下发实施。各区(市)局将按照"能整合的尽量整合"的原则,探索实施"20+N证合一"改革。全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广泛应用,确保10月份全市各级企业登记机关全部开通网上登记系统,10月底前我市具备电子营业执照发放能力。进一步加强"青岛工商"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管理,做到涉企涉民的事项尽可能网上办理。适时在全市推广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
诚实守信企业列入"红名单"
上半年,青岛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新型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建成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归集48个市直部门的涉企信用信息556.5万条;面向社会公示市场主体信息562.06万条;将工商登记数据库与全国法院"老赖"名单库进行对接,联合限制"老赖"担任公司各类职务473人次。
下半年,青岛市将加快构建信用监管机制、"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和大数据监管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责任,建立起更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快推进企业信用监管,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与主要监管执法部门涉企信息的交换共享合作;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诚实守信企业列入"红名单"给予政策激励,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严格规范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依法依规做好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的列入、移出工作。
今年青岛市市场主体将达115万户
上半年,青岛市工商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市场主体竞争力加快提升。开展民营企业景气监测活动,加快民企青岛服务平台等项目推进,牵头筹备成立"青民投",全方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动产抵押等方式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半年帮助民营企业融资124.4亿元;启动青岛市商标品牌云基地建设,上半年青岛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12.5万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累计申请量达到2429件,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下半年,青岛市工商局将以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和优化营商环境为当前两大任务,着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落实我市关于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的若干政策,着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为市场主体搭建起"成长阶梯",力争实现今年青岛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5万户的目标;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主动及时发布政策信息,放开民间投资领域,确保民营企业享有同等国民待遇、面向市场公平竞争;实施"经济地图"工程和景气监测体系,建立"创业青岛"民营经济服务平台,开通民企网上服务热线和"专家门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