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信用网欢迎您!

取“信”于城 点“信”为金 我国信用城市建设驶入“直车道”

时间:2017-07-21   点击:206  【打印此页】  【关闭】   【返回

  作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金融安全至关重要。而城市作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先行先试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信用的良好载体。专家表示,城市是涵盖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城市信用建设正驶入"直车道",做好城市信用建设,将带动我国整个经济管理和市场管理发生很大变化。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

  取"信"于城,点"信"为金。作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金融安全至关重要。"当前国家层面的信用建设制度框架已基本完备,信用建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表示。

  而城市作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先行先试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信用的良好载体。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表示,城市是涵盖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城市信用建设正驶入"直车道",做好城市信用建设,将带动我国整个经济管理和市场管理发生很大变化。

  信用城市建设先行先试

  波士顿咨询公司数据显示,我国信用体系覆盖度约为35%,相比美国92%的覆盖度仍有较大差距。

  从国家层面来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6个对信用建设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改革性文件。由此,我国信用建设制度的框架可以说已基本完备,为推进信用城市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连维良表示,过去两年,我国43个城市先后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新活动,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探索创新、率先突破。国家信息中心编著的《中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对2016年全国295个地级以上城市信用信息进行了分析,《报告》发现,我国城市信用状况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全国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不良信用事件数量呈下降趋势;二是各城市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制度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三是商务诚信仍是社会最为关注的领域。

  那么,具体到操作层面,信用城市该长什么样?又该如何建设信用城市?事实上,全国不少城市已经开始实践,有的地方在把信用当"钱"用,有的地方在尝试让信用取代繁琐证明材料,让百姓办事少跑腿。

  章政表示,老百姓的感受就是信用城市的模样。从生产资料、企业法人等不同角度切入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最后的落脚点还在于百姓自身。

  在连维良看来,信用城市需要各界共同打造。"信用有价"的实践应该在更多场景落地。比如,守信企业可以获得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优惠政策、财政资金等方面的更多支持,可以获得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发放的纯信用贷款;诚信的个人可以优先获得创业培训、金融扶持、人才推荐等服务。

  信用经济热潮扑面而来

  "在杭州,信用可以‘当钱用’。"连维良说,在杭州可以深切感受到推动信用建设的浓厚氛围,在公交车上,凡是有芝麻信用分的市民都可以先乘车后付款;在无人超市里不再有收银员,顾客可以直接带走商品,离店就自动完成支付……无现金信用支付让市民生活更便捷,也让城市变得更有信用。

  可以看到,以无现金社会为载体的信用经济热潮正扑面而来。除了GDP、税收等硬性指标外,信用作为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部分,将有力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董事长关建中对此表示,城市的信用信息可以作为一种流动资产,给城市带来经济、社会和管理的一系列效应,作为城市GDP经济增长的新构成,或将成为最大的绿色经济增长极。

  从信用经济角度来看,从个体诚信到信用服务,再到城市信用建设,共同构成了我国信用经济发展的载体。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表示,在信用体系的支撑下,近些年国内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共享经济的发展也因此方兴未艾。

  一方面,无现金社会为信用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在个人消费和生活领域让便民支付数字化,让城市服务数字化。带着手机就可以解决衣食出行等日常生活消费,也可以完成诸如办理签证等各种城市服务;另一方面,基于信用社会和大数据的发展,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获得贷款,降低其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从而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数据隐私保护不容忽视

  社会信用体系根植于信息的收集和沉淀,由此,数据成为构建信用城市、推进信用经济的核心。实际上,大数据的发展对信用信息采集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信用信息包括评价评分之时能不能公开信息,一定要征得本人许可,这应成为信用信息采集的前提。

  "隐私保护将是信用体系建设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彭蕾表示,随着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市场化机构越来越多,对信息、数据、隐私的保护能力将成为参与者必备的核心能力。"这个能力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她进一步表示,隐私保护能力的背后,除了良好的意识之外,还需要强大的技术能力和风控能力。比如,数据的脱敏、访问时是否做到加密和严格授权以及对异常情况实时监测,这一套能力也将成为信用体系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隐私保护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套制度安排,同时还需要有一些修复的制度。"章政坦言,信用越发达,隐私保护就越需要加强。若是在信息采集过程中,无意或有意将隐私信息采集进来,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恶意使用或无意信息流出等情况,就需要有制度来加以防范。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新疆和谐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新ICP备12003091号-1
地址:乌鲁木齐市新民路9号 联系电话:0991-8887217 646074582@qq.com

信用中国
访问量:76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