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版”联合奖惩办法年底出台 全国率先推出“红黑榜”
环境保护领域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信用合肥"建设过程中,多年前,合肥市就率先在全国实行企业环境信用"红黑榜"。如今,环保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还在加快。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获悉,今年底,合肥市还将出台环保领域的联合奖惩办法。
全国率先推出环保"红黑榜"
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通过销售额直观反映,而环保状况又该如何体现?早在2013年,合肥市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企业环境信用"红黑榜",对企业环境行为的优劣程度,给予红色、黄色、黑色标示,面向社会公布,让企业环保状况一目了然。
企业"屡次排放不达标"列入"黑榜";受过"行政处罚"列入"黑榜";有过"重要环境违法行为"列入"黑榜"……《合肥市年度企业环境信用红黑榜评价标准(试行)》明确了污染排放、环境管理、社会影响三大类共18项评价指标,作为企业在上市、融资等方面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而随着《合肥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合肥市环境保护"挂牌督办"管理办法》、《合肥市环保部门在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领域推广随机抽查制度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相继出台,如今,一张牢固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网正越编越密。
2016年11月,《合肥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正式施行。该《办法》用高于"国标"的"一票否决",确定参评企业的环境信用等级,被列入"环保不良企业",将受到停发补助、停产、限制贷款等一系列约束性措施。
对企业分类监管效果更好
合肥市环保部门还通过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对无违法排污行为、企业环境信用良好的减少抽查次数;对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环境风险等级高等情况的污染源,加大随机抽查力度,提高抽查比例;对重点环境违法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并督促整改。
例如,一家公司因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的含油锯末、含油废劳保用品、油漆桶等危险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池贮存,造成环境污染。合肥市环保局立案处理后,将其处罚信用信息录入市信用信息平台,该公司被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环保监督检查的频次。
"环保版"联合奖惩办法年内出台
"让守信者受益,让失信者难行。"2015年10月,庐阳区环保局现场调查发现,一家公司未依法重新报批环评审批手续,存在擅自转移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被罚款7万元,责令新增的厂房和项目立即停产。随后,该公司在2015~2016年度市直单位定点印刷项目公开招标中,失去资格。
当前,通过实施《合肥市社会法人守信联合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联动机制,已在全市形成信用奖惩"大格局"。下一步,在环保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合肥市还将有什么大动作值得期待呢?记者获悉,实现环保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是重点。
目前,《合肥环境信用评价联合激励与惩戒办法》预计年内出台。在这个"环保版"的联合激励与惩戒办法中,将配合发改委、银监、政府采购等有关部门,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及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机制,在公共采购、评先创优、金融支持、资质等级评定等方面,根据企业环境信用状况予以支持或限制。晨报首席记者方佳伟
相关新闻
环保督察持续发力守护一方青山绿水
以督察促落实,抓整改求实效,合肥力保生态环境长治久安。日前,我市公布《合肥市贯彻落实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在对环保督察中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的基础上,以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完善长效机制,巩固督察成果,争当全省绿色发展标杆。
全面落实环保"一岗双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合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整改方案》提出,各级党委、政府把环境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压实环境保护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做到"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此外,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评价制度,适当提高生态环保指标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出台《合肥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对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任期内环境质量明显恶化,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等给予问责。
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合肥强化规划引导,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启动编制《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构建总体规划加若干专项规划的"1+N"规划体系,明确巢湖流域发展的主导方向和负面清单。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同时,把绿色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大力培育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
重拳出击打响污染防治战役
攻坚克难治理水污染。围绕"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巢湖"总体目标,合肥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巢湖维持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并有所好转。派河和双桥河2018年分别达到Ⅴ类和Ⅲ类,南淝河2020年达到Ⅴ类(氨氮浓度低于4毫克/升),力争十五里河2018年底达到Ⅴ类。当前,合肥市正全面推行"河长制",8月底前将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河长制体系。
为守护一片蓝天,合肥严格落实《合肥市空气质量达标阶段性工作方案》,围绕"一尘两厂三气",持续精准改善空气质量。
据介绍,我市正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2017年年底前依法淘汰禁燃区所有燃煤锅炉(火电和集中供热除外)。全面淘汰黄标车,全面推进石化、有机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除深入开展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划定禁止露天烧烤区外,2018年6月底前市区还将全面禁止烟花爆竹销售和燃放。
在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方面,通过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详查,按年度掌握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此外,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升级,2017年年底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问题整改不到位绝不放过
在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合肥的信访件中,涉及畜禽养殖污染的不在少数。在督察整改的基础上,合肥明确提出,2017年年底前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其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处理利用设施,依法取缔泔水养殖场。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对各地各部门整改落实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采取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保证整改进度和质量。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整改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问责,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