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信用网欢迎您!

王佐书:信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时间:2017-01-20   点击:708  【打印此页】  【关闭】   【返回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16-01-08 10:14:28
近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和20多个全国性行业组织联合举办的“第11届(2015)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信用教育联盟理事长王佐书出席会议并发言。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佐书在会上发言
以下为发言全文:
同志们,朋友们:会议给我安排的题目是:信用教育和信用体系建设,这是一个极大的题目,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题目。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国家建设永恒的主题,是国家综合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信用是一个人的外在生命,是一个人的品德的基础,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成功的基础。同理,它也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是国家社会建设的基础。
研究信用和信用体系的建设,既然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首先要从基础教育的幼儿教育开始。
如何办好一所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教什么?在幼儿园里教什么、培养儿童什么使儿童终身受益?使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受益?能为儿童茁壮成长起到基础性、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个人始终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永远离不开十个字,即1.习惯,2.诚实,3.礼貌,4.助人为乐。
一共十个字,极其简单,做好却很不容易:这十个字是立德树人的最基本的四个基础;是成人的基础,是成才的基础,是因为它是做人的基础、人的品德的基础。
诚实是所有品德的核心,个人在社会上作出无数个诚实的事实的基础上,才能在交往中产生信用的效果。
信用是对无数诚实事实总结后产生的概念。
实际上,目前一些幼儿园的状况如何?这一状况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什么效果?对儿童的思想意识产生什么效果?对其思想形成产生什么效果?对社会诚信建设产生什么效果?
需要研究的是:今天一些幼儿园的教育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什么地方?
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对儿童进行诚实的教育,不是因为儿童年龄小,而是因为它永远是儿童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诚信建设根基中的根基。
纵观学生受教育的全过程,信用教育的强度如何?信用教育的体系如何?信用教育的可持续的状况如何?信用教育的效果如何?今天,令人担心的不仅仅是信用教育效果,更加令人担心的是它在社会上产生的效果,对幼儿教育战线风气的影响,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对整个社会诚实守信风气的影响。
有事实证明:令人担心的与信用社会相违背的社会风气或隐或现向我们走来。
对人的诚实、诚信、讲信用的教育,仅仅拿幼儿园当个例子,拿学校教育打个比方。
实际上,社会风气影响各类教育,各类教育又影响社会风气。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如何,学生永远是社会风气的接班人。
我个人认为:在社会上,对每个人的诚实教育和检验无处不在,“言必信,行必果”就是有力的说明。
一般说来,极为普通的信用教育有:
学校信用教育、家庭信用教育、社会信用教育、制度信用教育、政策信用教育、法律信用教育每个人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人又处在不同的发展环境中,阶段应当有阶段的任务,环境应当有环境的责任。阶段与环境,任务与责任,应当明确、系统有序、衔接优化、效果落实。
需要研究的是,分工明确吗?系统有序吗?衔接优化吗?检查效果吗?为什么做不到,原因多种,一些地方风声大、雨点小,没有实心实意做诚信建设,事情做不好是规律的评价。
规律永远是无声的命令,需要研究的是:对个人的诚信教育、社会信用建设有什么规律?我个人认为:就信用教育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言,应当是:从小抓起,精雕细刻,一以贯之,赏罚分明,蔚然成风。这是规律,这是要求,这是必须做的事,这也是必须做好的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工作缺少设计,更缺少坚持,硬件不足,软件更缺。
没有坚持,就不能养成习惯;没有习惯,也就不能成为自然。
需要研究的是:规律在命令什么?规律在命令谁做什么事?规律要求人们怎么做事?
为任何一项事业服务都是一个体系,为信用教育、信用体系建设服务也是一个体系,研究信用体系建设要用体系研究的方法。
社会上,影响信用体系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有权力培养、教育、建设、管理讲信用的单位或个人。
其本身做不到又在教育、建设、管理讲信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最大。简言之,最有影响力、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三大要素:
1.权力机关:权力机关办事必须讲信用,否则社会秩序就有乱的危险;
2.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指挥工作,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口是心非,老百姓不会相信或不会服从领导的指挥,工作有乱的危险;
3.一切从事教育别人的人和机关,教育别人而自己又不能以身作则,教育的影响苍白无力,有空洞教育而无效果的危险。
信用教育、诚信品德往人的头脑里硬压压不进,硬塞塞不进,一阵风式的工作仅有短暂的效果。
任何一个人的工作都是全人格参与的过程,要培养信用,更要培养人的全人格,人的全人格是培养信用建设的全基础。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新疆和谐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新ICP备12003091号-1
地址:乌鲁木齐市新民路9号 联系电话:0991-8887217 646074582@qq.com

信用中国
访问量:76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