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路:中国信用债市场缺失风险定价能力
在日前于上海举办的一场名为“2013亚洲债券发展论坛”的论坛上,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院长助理鲁公路从基层从业者角度发表了对中国信用债(下文所称美国公司债类似于中国的信用债)市场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信用债市场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存在诸如风险定价能力缺失等问题也急需解决。
相比美国债券市场,鲁公路认为,美国债券市场依然是目前最发达的市场,美国债券市场中公司债仅次于国债,占整个债券市场总量38万亿美元的24%.相比之下,中国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还是相对落后;同时,中国有大量的企业在银行贷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民间借贷又不规范,这些恰恰是大力发展信用债市场的重要原因和潜力所在。
由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原因,有海外债券从业经验的鲁公路认为,中国种类繁多的信用债其实就是美国的公司债,只是监管体系不一样。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中国信用债市场发展速度加快,从信用债占比而言,2004年仅占整个债券市场的1.6%,到2012年年底时已达到14.3%,但今年由于债券市场整顿等原因,到9月,信用债占比下降到10.9%,比去年有所降低。
在谈到中国信用债市场面临的问题时,鲁公路认为中国信用债风险定价是显著缺失的,即这个市场背后存在着大量的隐性担保。他谈到了一个老话题,即中国债券市场的“无违约”问题。从2007年以来,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公司债券市场发生违约事件40多次,日本8次,中国没有发生一起债券违约事件。他认为,中国债券市场没有发生违约事件的原因是信用债背后隐藏着政府的隐性担保,即如果一个公司快要发生债券违约的时候,政府利用行政救助措施或直接出面进行银行贷款,把违约事件及时规避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信用债市场的风险定价明显缺失,往往把政府信用和商业信用以及银行的信用混为一谈。鲁公路认为,在某种程度来讲,中国公司发行的债券,享受着和国债类似的待遇。
除此之外,鲁公路认为,中国信用债市场存在结构性风险问题,即债券的持有方银行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其次是基金和保险公司;另外就是中国债券市场发行主体的大型化,即在这个债券市场能够发行债券的企业依然是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很难发行,同时信用等级高端化。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信用债更像利息债。
对于中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鲁公路提出了他的个人建议。第一,要强化市场的约束机制,淡化审批,强调信息披露;对债券批准流程做分类管理制度,最大限度保证中国债券市场的有效发展;推行产品创新,不仅仅局限于高评级级别的主体发债,发行人可以自己决定发行什么债券品种,鼓励产品创新,丰富产品层次;同时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要积极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
相比美国债券市场,鲁公路认为,美国债券市场依然是目前最发达的市场,美国债券市场中公司债仅次于国债,占整个债券市场总量38万亿美元的24%.相比之下,中国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还是相对落后;同时,中国有大量的企业在银行贷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民间借贷又不规范,这些恰恰是大力发展信用债市场的重要原因和潜力所在。
由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原因,有海外债券从业经验的鲁公路认为,中国种类繁多的信用债其实就是美国的公司债,只是监管体系不一样。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中国信用债市场发展速度加快,从信用债占比而言,2004年仅占整个债券市场的1.6%,到2012年年底时已达到14.3%,但今年由于债券市场整顿等原因,到9月,信用债占比下降到10.9%,比去年有所降低。
在谈到中国信用债市场面临的问题时,鲁公路认为中国信用债风险定价是显著缺失的,即这个市场背后存在着大量的隐性担保。他谈到了一个老话题,即中国债券市场的“无违约”问题。从2007年以来,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公司债券市场发生违约事件40多次,日本8次,中国没有发生一起债券违约事件。他认为,中国债券市场没有发生违约事件的原因是信用债背后隐藏着政府的隐性担保,即如果一个公司快要发生债券违约的时候,政府利用行政救助措施或直接出面进行银行贷款,把违约事件及时规避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信用债市场的风险定价明显缺失,往往把政府信用和商业信用以及银行的信用混为一谈。鲁公路认为,在某种程度来讲,中国公司发行的债券,享受着和国债类似的待遇。
除此之外,鲁公路认为,中国信用债市场存在结构性风险问题,即债券的持有方银行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其次是基金和保险公司;另外就是中国债券市场发行主体的大型化,即在这个债券市场能够发行债券的企业依然是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很难发行,同时信用等级高端化。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信用债更像利息债。
对于中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鲁公路提出了他的个人建议。第一,要强化市场的约束机制,淡化审批,强调信息披露;对债券批准流程做分类管理制度,最大限度保证中国债券市场的有效发展;推行产品创新,不仅仅局限于高评级级别的主体发债,发行人可以自己决定发行什么债券品种,鼓励产品创新,丰富产品层次;同时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要积极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